北昆建院67周年折子戏展演,冲着顾卫英的《货郎旦·女弹》去的。现场还有小摊位,摆了各种北昆的周边。因为时间不富裕,取了票直接就去领节目册了。之前一直很喜欢北昆的三折小节目册,正好可以放到我的票夹里。这次人家直接递过来一个书签,我还以为凭票还可以多领一个书签,正高兴呢,工作人员说扫书签上的二维码看电子场刊。

哦。

匆匆忙忙落了坐,扫开二维码,立刻傻眼:

《青冢记·昭君出塞》
王昭君–张媛媛

《货郎旦·女弹》
张三姑–顾卫英

《西游记·北饯》
尉迟恭–史舒越

《连环记·问探》
夜不收–张暖
吕布–刘恒

《单刀会》
关羽–杨帆
鲁肃–许乃强
周仓–董红钢

都电子场刊了,怎么演职人员名字都不写全啊??是怕多几个字把服务器撑爆吗??以前就比比戏票大一圈的小册子里不仅有演职人员名单(包含四军士、四宫女这种龙套,乐队也都会写全),还会有一点主演介绍。这个电子版除了演员只写主演外,乐队也只有司笛和司鼓。我不理解,把演职人员写全很困难吗?

不过传统折子戏专场的好处是没有讨厌的低音提琴全程“当当当”。忘记在哪里看到的说传统戏曲缺乏低音乐器,可以用西洋乐器补足。补得好怎么都行,但是从我有限的看戏经历来看,现在低音补得很出戏,而且同质化严重,倒不如不补。

《昭君出塞》感觉昭君唱得有点软,声音也有点小。王龙如果没记错是张暖,别的挺好,就是一到高音声音就虚了。《货郎旦·女弹》看得很过瘾。开始我还在想前面张媛媛声音那么小,是不是麦和现场调音的问题。但是顾卫英一出声,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,声音是实的,非常踏实。看的时候不禁暗想,可是比白牡丹强太多了。李春郎是刘恒,今天不知道是不是嗓子不在家,时不时就小破音。但人还是帅的!《西游记·北饯》史舒越不唱高音一切都好,嗯。如果没记错,还躲了一两个高音。唐僧是刘鹏建。给唐僧送行的四大臣里有一个竟然是翁佳慧,我都震惊了。跑龙套也就罢了,电子节目单上连名字都没有,好歹也是当家小生吧?北昆你们在干嘛啊?以及这个剧情就是听尉迟恭提当年勇,嗯,非常对不喜欢旦角戏的男戏迷的胃口。《连环记·问探》,技巧性极强的武丑戏,全场最佳!太喜欢张暖在场上的这个精气神了,动作也是干脆利落。是不是有高音上不去的问题不记得了。但是载歌载舞声音也很稳。全场观众反应最热烈的也是这一折了。最后是《单刀会》,话说你们三国戏是不是只要带鲁肃,都得欺负一下他啊哈哈哈哈。周仓演得太可爱了。喜欢关老爷看江景那段的大锣,听着爽。那段我探头看了一下乐队,恰巧看到敲小锣的老师戴上了耳塞。我立刻意识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。果然,后面的大锣老师已经拉开了架势,站在小锣老师的耳朵边一通狂敲,敲得可开心了哈哈哈哈哈哈!

另外今日观剧有一个小疑惑:怎么什么转场都用万年欢啊?是真的原本就是用万年欢还是只是懒?